Taiwan's Gate 台灣益新系

美麗㊣台灣-台灣益新系/ 發表.公益.新知..
新聞.影像.聲音.文字.公益.史實.載點(無MP3).新知,所組成之在台灣生活記錄

2008年2月9日 星期六

古蹟修復

特別是這個案子修復的過程讓人覺得有夠不可思議...

這是1880年 德國勒斯登聖母教堂 的樣子


二次大戰德勒斯登被炸的面目全非
這個教堂也變成一片廢墟


這樣廢墟的狀況
要是在台灣
要不然就鏟掉
不然就是原地保存廢墟狀態
拜許多高科技知識和電腦的輔助
很多人希望能重建它
重建也沒什麼了不起
翻翻舊照片
看看以前的設計圖
依樣畫葫蘆照樣蓋的出來
但是精采的來了
德國人竟然想用這些
被炸爛如廢墟的石塊
重新擺回它原來的位置
也就是原封不動的將教堂歸位
多麼不可能的事情阿
於是他們就用電腦模擬出
每一塊石塊被轟炸所散落的軌跡
進而從廢墟中找到
散落的石塊和他本來的位置
每一塊石塊都仔細分類
把所有的石塊分類清楚擺在教堂周圍



然後整理完後才開始他的重建計畫


當然大部分的石塊都已經消失殆盡
但是他們把所有遺留的石塊
都用在教堂的重建上
前前後後從分類到重建完成
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
最後完成它的重建工作
整棟建築新舊參雜
既保留原本的石塊
也將整棟教堂修復完畢







不像台灣整修古蹟
都是爛的全部拆掉直接換新的
整修完看起來的是新的
一點古味都沒有

2008年1月26日 星期六

工作壽命的終點

現在工作壽命已縮短到 15 年,你只要年滿 35 歲,就要有進入 優退「紅色警戒區」 的心理準備。


以五年級世代( 34 ~ 44 歲)來說,正好完全籠罩在優退的暴風半徑下。有人開玩笑說,五年級( 50 )世代當年用學運逼退「國會老賊」,想不到五年級生這麼快也變成 「職場老賊」 !


《職業壽命》

台灣產業推動一波波優退, 45 歲以上的員工,在銀行逐漸成為稀有動物「幾波優退下來,現在同事們放眼看去, 40 多歲可說是『稀有動物』, 50 多歲更堪稱『瀕臨絕種動物』。想到自己隨時可能被優退,晚上就睡不著覺!」一位銀行高階主管說。

不久前,彰化銀行展開第五波優退,希望員工進一步年輕化,因為彰銀員工平均年齡「高達」 41 歲,其他民營銀行,如中信銀早就降到 35 歲,而同為三商銀的華南銀行、第一銀行,平均年齡都已降到 30 多歲。早年在銀行界, 40 歲是才剛開始被委以重任,接掌分行經理等職務的年紀,如今卻為許多銀行人「工作壽命的終點」。

「優退」這兩個字,如今在報社聽得到,在政府機關聽得到,在科技大廠的生產線聽得到,在研究機構聽得到。最可怕的是,不要以為優退是衝著「中高齡」的「資深」員工而來,因為優退的年齡正在快速向下修正, 4 年前優退的對象還鎖定在50歲以上,如今矛頭已對準40歲以下。

不少企業採取幾波優退後,中高齡員工所剩寥寥無幾,最新的獵殺對象轉為:工作滿 10 年的「資深」員工。如果大學畢業就開始任職,工作滿 10 年也才不過 32 歲,原本以為退休還遠得很,想不到這麼早就來臨。工作壽命縮短到 15 年現在,你只要年滿 35 歲,就要有進入優退「紅色警戒區」的心理準備。以五年級世代( 34 ~ 44 歲)來說,正好完全籠罩在優退的暴風半徑下。有人開玩笑說,五年級( 50 )世代當年用學運逼退「國會老賊」,想不到自己這麼快也變成「職場老賊」。

主計處調查也顯示,國人的退休年齡,正在快速提前,民國 86 年有六成的工作者,可做到年滿 60 歲退休, 91 年跌落到四成。不妨做個世代對比。上一代不到 18 歲就開始工作,至少能做到滿 60 歲,「工作壽命」超過 40 年。這一代年輕人,在高學歷趨勢下,通常要到 24 歲才開始工作,很可能 40 歲不到就畫下休止符,「工作壽命」縮短到 15 年。

科技新貴退不起休?如何在 15 年內,賺到一輩子所需要的錢?即使科技新貴,如今都有困難。從前許多科技工程師,都把退休年齡設定在 40 歲。因為技術進步太快、產品生命週期太短,細數歷年的科技股王,沒有一家能稱霸超過兩年。 40 歲如果不退休或轉換跑道,不僅技術跟不上時代,從事的行業也沒落了。因此,科技人忍受超長的工時、哪裡股票多就往哪裡跳槽,為的就是在 40 歲前賺足這輩子要用的錢。有些 IC 設計公司,因為員工提前退休的緣故,全公司平均年齡甚至只有 28 歲。

  但高科技的黃金時代過去了,本刊去年調查,只剩下 4 %的科技工程師,能財富無虞地 40 歲退休;但若不退休,有89%的工程師擔心自己的技術會落伍了,「進退兩難」成為許多工程師的寫照。

中年銀行員的悲歌?許多中年優退,都肇因於「生產力趕不上薪資」:一方面技能落伍脫節,一方面薪水過高。銀行員工來說,兩者兼而有之。

從前銀行用人有幾個特色:一是筆試掛帥,所以被錄取的人,以「會讀書考試型」居多。其二,早年銀行屬於寡占事業,沒什麼競爭可言,行員只要不犯錯即可,因此喜歡用性格小心謹慎的人。其三,從前櫃員與後台作業人員,佔了銀行員工的多數,工作被形容成是「橡皮圖章」,每天就是坐在冷氣房蓋一蓋章,也不用背負銷售業績壓力,薪水自動隨年資調升,做得愈久領得愈多。許多四、五年級的銀行員,就是這樣一路走來的。

然而,在金融割喉戰的今天,所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人才。現在銀行最急需第一線的商品銷售人員,能為業績衝鋒陷陣,具有積極進取的業務員性格,而不再像從前那種保守謹慎、被動等著客戶上門。如今銀行招募採取筆試者愈來愈少了,因為會考試不等於會賣商品。而前台銷售人員與後台作業人員也逐漸調整為 1 : 1 ,後台作業人員不僅比例大幅縮減,而且也要扛下一定的銷售業績額度。在這種「全員業務員化」的趨勢下,很多傳統銀行員轉型不過來,再加上坐領高薪,不難理解為何銀行要大量招募六、七年級的業務新血,去取代四、五年級的老行員了。

而在媒體業,則上演另一套優退戲碼。新聞記者是典型「薑是老的辣」的行業,不論見識與人脈都要靠時間累積。全世界很少有像台灣這樣,把資深記者當成包袱,不少媒體老闆所盤算的是,「 1 個資深記者的薪水,等於 3 個新進記者」,因此優退老鳥記者、遞補菜鳥記者,兩手策略屢見不鮮。這種「人才反淘汰」的做法,要為台灣媒體的「弱智化」負很大責任。



   避開快速折舊的行業。當媒體焦點都對準名模林志玲時,可曾想過另一位過氣的名模李珊珊?也才不過 5 、 6 年前,李珊珊還是月入五、六十萬元,倩影出現在亞洲各國時尚雜誌的封面人物,如今卻淪為靠政府救濟度日的貧民。別以為只有模特兒行業,才會暴起暴落,職業壽命有如流星般短暫。科技業、銀行業、媒體業,哪個不是風光一時,如今不到 40 歲,就面臨沈重的退休壓力?反倒是許多樸實無華的傳統產業,職業壽命細水長流。在工作選擇上,未來一定要把「職業壽命」列為重點。

2008年1月23日 星期三

離島過年

2008.01.22 /民視新聞

農曆春節快到了,不少民眾喜歡全家一起到國外旅遊過年,現在有旅遊業者推出到離島圍爐套餐,三天兩夜,包括住宿和來回機票,一人只要7500元,相當於原價3折,想要出國旅遊過年的人,可以參考看看。

小年夜,家家團圓過新年,圍爐是免不了的習俗,但如果金鼠年想來點不一樣,耶!趁著螃蟹產季,到離島圍爐去。

光聽好像還不賴,全家大小一起到離島圍爐,除了大吃螃蟹餐,三天兩夜,包含飯店住宿,來回機票,交通接送,原價25000元多的套裝行程,只要7500元,不到3折的價錢,吸引不少想省荷包的消費者。

不景氣,台灣旅遊呈現M型消費,頂級前衛家庭,選擇花大錢出國旅遊打發年節,動輒數十萬,上百萬的旅遊預算,出手一點都不手軟,一般民眾也只能多多留意週邊的好康,動作快也能享優惠。